在加密货币市场的复杂乱象中,“鱿鱼币” 这一名字因央视的曝光,被推到了大众视野的聚光灯下。央视的报道,如同一记警钟,为无数在虚拟货币投资边缘徘徊或已深陷其中的人们,揭示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
鱿鱼币的诞生,源于热门网剧《鱿鱼游戏》的全球爆火。不法分子敏锐地嗅到了 “商机”,借势推出了这款加密货币。他们宣称,鱿鱼币可用于参与模仿剧中情节的游戏,最终赢家能获得丰厚的鱿鱼币奖励,奖金上不封顶,参与人数也无限制。这般极具诱惑性的宣传,瞬间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入场,尤其是那些对《鱿鱼游戏》痴迷,渴望在虚拟世界复制剧中暴富情节的人群。
起初,鱿鱼币的价格走势宛如火箭升空。从 10 月 26 日仅 1 美分的发行价,一路狂飙,到 11 月 1 日开市后,竟疯涨几十万倍,达到令人咋舌的 2861.8 美元顶点。这疯狂的涨幅,让众多投资者坚信自己找到了财富密码,纷纷倾囊投入。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无情地砸向这些做着暴富美梦的人。在达到高点后的短短 5 分钟内,鱿鱼币价格以更迅猛的速度暴跌,几近归零,数百万美元市值瞬间蒸发。据区块链跟踪分析平台 BscScan 数据,闪崩发生后,仍有约 4 万人持有该虚拟币,他们的资产瞬间化为泡影。
这场骗局早有诸多破绽。官网注册时间极短,不到一个月,总使用时间甚至不到三周;项目叙述中存在大量文法错误,尽显粗制滥造;鱿鱼币创始人在专业社交平台 LinkedIn 上毫无个人资料,身份成谜。可在利益的诱惑下,许多投资者选择忽视这些明显的警示信号。
央视的曝光,清晰地展现了鱿鱼币背后 “抽地毯” 式骗局的本质。加密货币开发商先以诱人的前景吸引投资者大量买入,推高币价,而后在高位突然抛售手中的币,卷走巨额资金,让投资者血本无归。鱿鱼币的开发者正是如此,他们在高价时抛售 250 万美元至 350 万美元鱿鱼币,入账约 338 万美元,而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网站下线、社交媒体账号暂停更新,让投资者投诉无门。
虚拟货币市场本就缺乏有效的监管,交易和发行平台多在境外,这使得此类骗局的查处难度极大。但央视的曝光,也促使监管部门进一步重视,采取行动阻断境外虚拟货币在境内落地的渠道,从切断支付途径、处置相关网站、加强市场主体登记和广告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施策,力求将这类非法行为彻底遏制。
对广大投资者而言,鱿鱼币被央视曝光的事件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在面对各类虚拟货币投资诱惑时,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了解项目背景,仔细甄别其中风险,切不可被虚假的暴富承诺冲昏头脑。毕竟,在虚拟货币的世界里,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一旦陷入类似鱿鱼币这样的骗局,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财富的清零和无尽的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