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由查理・李(Charlie Lee)在 2011 年 10 月 7 日基于开源软件协议创建,被称为 “比特币的轻量级版本”,总量是比特币的四倍,为 8400 万枚,区块生成速度更快,交易确认时间约为 2.5 分钟,仅为比特币的四分之一。
关于莱特币最初的价格,虽无完全精确的记录,但从早期交易数据能窥见一二。2011 年 10 月上线后,初期价格极低。有资料显示,莱特币刚出现时,1 个莱特币价格不足 1 美元,甚至可能低至几美分。当时加密货币市场规模小,关注度低,莱特币作为新生事物,未被广泛熟知,价格自然处于低位。
2011 年 11 月,莱特币开始在一些小型交易平台有零星交易,价格缓慢上涨。到 2011 年 12 月,价格仍在 1 美元以下波动。此时比特币价格也较低,莱特币作为比特币的 “小兄弟”,价格受其影响,整体处于市场探索阶段。
2012 年,莱特币价格有了一定变化。随着加密货币市场逐渐被关注,一些投资者开始注意到莱特币的特点。这一年,其价格在 0.5 美元到 5 美元之间波动。比如 2012 年 8 月左右,莱特币价格曾短暂突破 5 美元,但随后又回落,反映出早期市场的不稳定性。
影响莱特币早期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市场认知度低,仅有少数加密货币爱好者和投资者参与交易,交易规模小,价格易受少量资金影响而波动。另一方面,当时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和市场规范,价格更多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投机性较强。此外,比特币的价格走势对莱特币影响显著,比特币上涨时,莱特币往往跟风上涨;比特币下跌时,莱特币也难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