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虚拟货币与代币交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许多人不禁疑惑:代币交易违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代币交易已被明确界定为非法行为。
2021 年 9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给代币交易画上了清晰的法律红线。从本质上讲,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包括各类代币,既非货币当局发行,又缺乏法偿性,根本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业务、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相关业务活动,均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被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若开展这些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代币交易的违法性,源于其对金融秩序的严重扰乱。在实际操作中,代币交易往往沦为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一些不法分子打着 “高收益”“零风险” 的幌子,以发行虚拟货币或开展代币交易为噱头,吸引投资者入局。他们通过操纵价格、控制交易平台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最终卷走投资者的资金。例如,曾轰动一时的 “五行币” 传销案,组织者以虚拟货币 “五行币” 为载体,在短短数月内,就骗取了全国各地数万名群众的巨额资金,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从金融监管角度看,代币交易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之外,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约束。其交易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使得资金流向难以追踪,为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虚拟货币价格波动剧烈,市场泡沫严重,若任由代币交易泛滥,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危及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
即便在境外,一些虚拟货币交易所试图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这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不仅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的境内工作人员会被依法追究责任,那些明知或应知其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仍为其提供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服务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也难逃法律制裁。
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活动的个人和组织,也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投资虚拟货币及相关衍生品,若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只能自行承担;一旦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还将被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代币交易在我国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其背后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与法律责任。广大投资者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代币交易的违法性与危害性,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渠道,切实保障自身的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持续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与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