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作为首个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价格,是加密货币发展史上的一段特殊记忆。2010 年前后,比特币开始零星进入中国,当时的价格还处于几乎可以忽略的阶段。
2010 年,全球比特币市场尚处萌芽期,中国仅有少数技术极客通过海外论坛了解到这一新兴事物。彼时,比特币价格极低,1 比特币的价值不足 1 美元。有记录显示,2010 年 5 月,美国程序员拉斯洛・汉耶茨用 1 万枚比特币购买了两份披萨,按当时汇率折算,1 枚比特币价格约 0.003 美元。这一时期,中国几乎没有公开的比特币交易记录,少数接触者多通过海外平台进行小额尝试,价格完全跟随全球市场波动,尚未形成独立的国内交易价格体系。
2011 年,比特币开始在中国出现零星交易。当年 6 月,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 30 美元,随后在国内论坛(如比特币中国早期社区)出现了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价格大致与国际市场接轨,约在 20-30 美元区间波动。由于交易规模极小,且缺乏正规交易平台,价格多通过双方协商确定,存在一定议价空间。例如,有早期参与者回忆,2011 年下半年,他以约 25 美元 / 枚的价格从海外平台购入少量比特币,这一价格已比年初上涨近百倍,但仍未引起广泛关注。
2013 年是比特币在中国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年,国内首个比特币交易平台 “比特币中国” 上线,标志着比特币交易在国内初步规范化。平台上线初期,比特币价格约在 100-150 美元之间。随着参与人数增多,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当年 11 月一度飙升至 1200 美元以上,国内交易价格与国际市场联动紧密,甚至因国内资金涌入出现短暂溢价。但这一时期的价格波动极大,12 月便因央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是货币),价格暴跌至 500 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刚进入中国时,其 “价格” 更多是技术爱好者圈子内的象征性数值,缺乏实际流通场景。当时的交易多以技术交流、好奇尝试为目的,而非投资行为。直到 2013 年交易平台出现后,比特币才逐渐被部分人视为 “投资品”,价格开始反映市场供需变化。
从历史数据看,比特币刚进入中国的 2010-2012 年,价格长期处于 10 美元以下,甚至不足 1 美元,与当下动辄数万美元的价格形成天壤之别。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既反映了比特币从边缘技术实验品到全球投机标的的转变,也凸显了虚拟货币市场的高风险性。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目前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活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其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不受法律保护,投资者应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