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的复杂版图中,以太坊 ETH 作为重要一员,其在中国的合法性备受关注。要明确这一问题,需深入剖析国内相关政策法规。
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比特币、以太币(ETH)等虚拟货币,因其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运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等特性,不具备法偿性,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同时,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如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撮合服务等,均被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一律严格禁止,坚决依法取缔 。
这意味着,在国内参与 ETH 交易,无论是通过境内交易平台,还是境外平台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都属于非法行为。此前,央行上海总部就对辖内虚拟货币业务活动持续监测,对发现的问题企业责令整改,有效遏制了虚拟货币交易的无序发展。
从法律层面看,若个人或机构参与 ETH 相关的非法金融活动,一旦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便未达犯罪程度,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若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也会被判定无效,由此产生的损失需自行承担 。
不过,需注意的是,以太坊作为开源的有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其技术本身具有创新性与潜在应用价值。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区块链技术可在金融、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但涉及 ETH 虚拟货币的交易、流通环节,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仍处于被禁止的范畴。
所以,以太坊 ETH 本身作为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在中国无法定货币地位,围绕其开展的交易等相关业务活动不合法。投资者务必遵守法律法规,远离虚拟货币交易,避免法律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