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项目自身。若项目因技术停滞、团队运营不善等问题被下架,只要能突破困境,就有回归可能。例如,某项目曾因智能合约漏洞遭交易所下架,团队闭关数月修复漏洞,完善技术架构,重新赢得交易所信任,最终得以重返交易平台。而那些 “空气币” 项目,没有实质应用和技术支撑,即便暂时下架,也很难再次上架。
市场需求对币种回归影响重大。若某币种在特定领域有独特应用价值,即便被部分交易所下架,市场需求仍存。像一些专注于跨境小额支付的加密货币,因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在一些地区需求旺盛,若被交易所下架后,其他交易所为吸引用户、拓展业务,可能重新上架该币种。若市场对某币种需求趋近于零,如一些过时、无创新的老币种,重新上架的概率微乎其微。
监管政策也是关键因素。加密货币市场受全球各国监管政策影响大。某些国家或地区因监管政策调整,部分币种被交易所下架。若政策环境改变,对该币种态度转好,且币种能满足新监管要求,就可能再次上架。例如,在部分国家对加密货币反洗钱监管趋严时,一些无法提供完善合规机制的币种被下架;后续若项目方建立严格反洗钱体系,符合监管规定,就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交易所。但在监管政策持续收紧、对某类币种明确限制的情况下,其回归难度极大。
以币安重新上架 BSV 为例,2019 年币安因 BSV 项目相关纠纷下架该币种,四年后,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币安在 2023 年 10 月 20 日宣布上线 BSV 1 - 50 倍 U 本位永续合约 。这表明,在合适时机,下架币种有可能重新被交易所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