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的繁杂世界里,“环保币” 曾打着绿色环保的旗帜闯入大众视野,然而其真实面目并非如宣传般美好。这里所说的环保币,通常指的是 “GEC 环保币”,它自称是由世界环保创业基金会设计发布的一种 P2P 形式的数字货币 。
从发行机制看,GEC 环保币宣称发行总量 80 亿永不增发,发行速率按等比数列,每五年减少一半,预计 2180 年挖完。初始交易价为 0.01 美元,平台还声称会依据交易中心每日数据调控涨幅,保证其稳定上涨,甚至许下 30 日内价值最低增长 50 倍、90 日内最低增长 100 倍、一年内最低增长 1000 倍的诱人承诺。但实际上,这种价格只涨不跌的设定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任何资产的价格都是围绕其价值波动的,加密货币市场即便波动剧烈,也不存在只涨不跌的情况。GEC 环保币这样的承诺,更像是诱导投资者入局的陷阱。
在交易模式上,参与者注册实名认证后,会获得一台矿机和 2.1 个 “环保币”,可通过矿机挖矿、领取币、卖钱的循环操作盈利。其中还有 “云算力” 体验方式,运行 1440 小时预期年化收益率在 200%,运行 8640 小时预期年化收益高达 350%,如此高得离谱的收益率,远超出正常投资项目范畴。而且,其交易存在拉人头现象,若投资人邀请 A 购买矿机,A 的矿机会连接到投资人矿机上,为投资人提供 5% 算力收益,当 A 获得一定数量 GEC 币时,投资人还能获得 5% 的 GEC 币。推荐人数越多、等级越高,矿机产出也就越多。这种靠发展下线获取收益的模式,与传销的特征极为相似。
从合法性角度审视,GEC 环保币背后的世界环保创业基金会在 2019 年 6 月就被浙江省民政厅认定为非法社会组织。在中国,2017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出台《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提示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2021 年 9 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次强调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GEC 环保币既未得到官方认可,又涉及非法社会组织,其交易在中国显然不具备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