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加密货币项目的空投曾造就过 “造富神话”。2020 年 Uniswap 推出治理代币 UNI 时,向所有在特定时间前使用过平台的用户空投 400 枚 UNI,按当时价格计算价值约 1200 美元,部分高频用户获得的空投代币价值超过 10 万美元。类似地,2021 年 Avalanche 生态项目 Pangolin 空投时,早期参与者单账户最高可获得价值数万美元的代币。这些案例中,用户仅需完成简单的交互操作(如交易、质押),便收获了可观的财富,成为币圈空投 “发财” 的典型。
然而,此类案例并非常态。近年来,随着空投机制的泛滥,多数项目的空投代币价值微乎其微。许多新项目为吸引流量,向大量用户发放空投,但代币上线后价格迅速破发,甚至沦为 “空气币”。例如,某去中心化交易所空投的代币,上线首日价格较开盘价下跌 90%,早期获投用户不仅未获利,反而因尝试交易产生手续费亏损。
空投 “发财” 的核心在于项目的长期价值。那些能让用户获利的空投项目,往往具备扎实的技术背景、清晰的应用场景和活跃的社区生态。反之,若项目仅靠空投炒作,缺乏实际落地能力,代币终将被市场淘汰。此外,空投背后还可能隐藏陷阱,部分诈骗项目以 “高额空投” 为诱饵,诱导用户泄露私钥或转账 “激活费”,导致资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