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上门取现 U” 这一行为潜藏着巨大法律风险,其判刑结果需依据具体犯罪情节、所涉罪名等多因素判定。U 币(USDT)作为虚拟货币,在国内交易不受法律保护,因其交易的匿名性与便捷性,常沦为不法分子洗钱、诈骗的工具。
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不同情形下量刑差异明显。若个人在明知资金来源非法,如来源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仍接受委托上门取现 U 币,极有可能触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2024 年 9 月,常州经开区发生一起案件,张远等人组成团队,明知上线可能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犯罪,仍接单上门取走被害人被骗资金,后换购为虚拟币(USDT)转账到指定账户。截止案发,他们先后三次从被害人处取现共计人民币 44 万元。2024 年 12 月 5 日,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分别判处张远、尹强、苏美珍、张笑等人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2 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犯此罪,情节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情节严重,如涉及资金数额巨大、多次参与此类违法活动等,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还有一种情况,若个人在并不知晓资金违法来源的前提下参与上门取现 U 币交易,后续被证实资金与犯罪活动相关,且个人行为对犯罪资金流转起到帮助作用,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025 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检察院办理一起案件,方某、艾某在一个多月内转出 U 币近 50 万个,非法获利 18 万元。他们虽可能未直接参与诈骗等上游犯罪,但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帮助,情节严重。2025 年 4 月 8 日,当地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艾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并处罚金;判处方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此罪量刑一般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上门取现 U 币行为在法律层面风险重重,一旦卷入违法犯罪资金流转环节,无论主观故意程度如何,都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民众务必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此类涉及虚拟货币的高风险交易,避免沦为违法犯罪活动的帮凶,陷入法律困境 。